|
|
|
|
|
国务院纠风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的意见
|
|
 |
|
【颁布日期】2001.06.12 |
【实施日期】2001.06.12 |
【颁布单位】国务院纠风办;教育部 |
【时 效 性】有效 |
|
2001年是21世纪的第一年,也是实施“十五”教育发展规划的第一年。党中心、国务院对制止教育乱收费、减轻学生负担高度重视。根据中心纪委五次全会、国务院第三次廉政工作会议的部署和全国纠风工作会议的要求,现就进一步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治理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进一步做好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要认真贯彻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紧紧围绕促进教育改革发展、减轻农民负担、保持社会稳定的大局,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以治理农村中小学乱收费为重点,以落实专项治理责任制为保障,加强领导,完善制度,强化监督,狠抓落实,把治理教育乱收费作为教育系统纠正行业不正之风的重点工作,切实抓出明显成效。 当前,治理教育乱收费要重点解决好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果断制止农村中小学乱收费行为,要制定明确的政策和严格的纪律,确保基层教育部门和中小学校自身不发生乱收费行为,省以下各级政府不出台违反国家和省级政府规定的乱收费项目,有关政府部门不发生乱摊派和搭车收费行为;二是严格规范大中城市公办高中“择校生”收费和民办高中的收费行为;三是果断杜绝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中的变相“双轨”收费行为。
二、治理工作的有关政策要求 (一)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收费要做到: 1、2001年农村中小学收费标准要稳定在2000年的水平上,不再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住宿费标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部门会同物价、财政部门统一制定,地、县两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不准自行制定标准,已制定的一律取消。 2、试行“一费制”的国家和省级贫困县农村中小学校,要严格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果断治理农村中小学乱收费问题的通知》的要求,不准超出小学每生每年120元、初中每生每年230元的最高限额。目前收费标准超过最高限额的,要果断降下来;未达到最高限额的,不得再提高。 3、不准以“建校费”、“教育基金”、偿还“普九”达标欠款等名义,向学生收取任何费用。 4、不准通过学生征收教育费附加和各种名目的集资费及强制学生投保。 5、地方各级政府和部门,不准违反规定向中小学校乱集资、乱摊派和搭车收费,如强制订阅报刊图书、推销商品、摊派乡村公路或水利建设费等。 6、除由学校代学生统一订购的课本和作业本外,学校不准代收任何费用,各地规定的代收费项目一律取消。 7、国家和省级贫困县义务教育阶段农村中小学校,一律采用普通黑白版课本。不准以任何理由向学生推销彩色精装本。 8、农村中小学校不准强行收费为学生统一着装。 9、不准举办以各种名目收取费用的实习班、补习班、“提高班”、“超常班”等。 10、不准强制学生购买和使用教育部与省级教育部门公布的用书目录以外的教辅参考书、习题集、测试手册等各种复习资料,及各种文具用品和其他商品。 (二)大中城市对择校生收费要做到: 11、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必须坚持就近入学的原则,不准招收“择校生”,严禁把捐资助学同录取学生挂钩。 12、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校应按照省级人民政府的有关规定,接收符合条件的借读生并按规定的收费标准收取借读费。借读生缴纳借读费后,不准再向其收取杂费和其他费用。 13、高中招收择校生,不准违反“三限”政策,即:限分数(不准违反规定录取低于最低录取分数线的新生)、限人数(不准超过国家规定的班额,不得挤压招生计划指标,变相扩大择校生人数。即择校生数量不得超过省级政府规定的比例)、限钱数(择校生交费标准,由教育部门提出,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向社会公布)。学校不准超过规定标准收费,不得向择校生收取赞助费或建校费等。 14、开办民办学校,不准以营利为目的,其收费标准要报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三)普通高等学校收费要做到: 15、不准违反国家和省级人民政府批准的高等教育收费规定,另立收费项目,提高收费标准。 16、严格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2001年高等学校招生收费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2001年高等教育收费要稳定在去年的水平上,不得再提高。不准以任何理由或形式搞“双轨”收费,禁止以各种名义向学生收取“赞助费”、“扩容费”、“定向费”、“一次性建校费”、“跨地区建设费”、“转专业费”或“捐款”以及向学生强制服务,变相收费等。
三、治理工作的主要措施 (一)切实加强领导,落实领导责任制和领导责任追究制度。治理教育乱收费是一项促进教育发展,减轻学生负担,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工作。各级人民政府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切实负起责任,把“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各负其责”的责任制落到实处。要把治理教育乱收费的十六条政策要求的落实工作,作为各级政府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工作的重要内容,定期分析研究、加强督促检查,认真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乱收费问题。同时,要根据党中心、国务院《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加大责任追究的力度。 (二)加大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的力度,全面落实“收支两条线”治理,积极推行校务公开。治理教育乱收费要实行标本兼治、综合治理,从深化改革、制约权力、健全制度、加强教育、强化监督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要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强化对收费项目审批权的制约,加强对收费资金使用的监管,非凡要做好对学校负责同志和有关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工作,促其自觉依法治教、依法收费,增强廉洁自律意识和拒腐防变的能力。 所有高等学校、中专和城镇中小学校及有条件的农村中小学校,对所收取的学杂费等都要实行“收支两条线”治理,暂不具备条件,无法完全实行“收支两条线”治理的农村、边远山区、牧区的中小学校,也要结合实际制定相应的治理办法。实行“收支两条线”治理的学校要按规定加强对银行账户的治理,并做到票款分离,单位开票,银行代收,财政统筹,用于教育。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以任何借口截留、平调、挪用、挤占中小学校纳入财政“收支两条线”治理的收费收入。同时要积极稳妥地推行校务公开制度,将招生政策、收费项目、收费标准、收费的用途等事项向社会和学生家长公开,接受监督。 (三)在农村税费改革中,注重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要按照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落实增加教育投入的决定,努力做到教育投入的“三个增长”。未实行农村税费改革的地区,要依法开展教育集资和征收教育费附加,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鼓励和吸收社会力量对教育的投入。实行农村税费改革的地区,要保证教育经费的投入,并及时足额拨付给教育部门,不得挪作他用。 (四)加大监督检查、自查自纠和查办违纪案件的力度。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必须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教委等部门《关于1996年在全国开展治理中小学乱收费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国办发〔1996〕18号)、《教育部、国家计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中小学收费治理制止乱收费的通知》(〔2000〕教电285号)、《关于果断治理农村中小学乱收费进一步加强治理的通知》(〔2000〕教电424号)、《关于2000年高等学校招生收费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2000〕教电188号)、《教育部、国家计委、财政部关于果断治理农村中小学乱收费问题的通知》(〔2001〕教电46号)、《教育部、国家计委、财政部关于2001年高等学校招生收费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2001〕教电45号)等文件提出的任务、要求,对本地区出台的各种教育收费项目进行一次全面清理,凡违反上述文件规定的,应立即废止。 各级教育部门、纠风办要会同财政、物价等部门,定期对本辖区的教育收费情况进行专项检查;非凡要果断把住春、秋两季开学的关口,采取有效措施,切实防止乱收费问题的发生。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组织本地区的学校对收费情况进行自查,自查出的乱收费问题要果断纠正。教育部、国务院纠风办将会同有关部委组成检查组,在教育系统省际之间交叉检查的基础上,于适当时候,对农村中小学、城市择校生和高等学校招生收费情况进行重点督查。要加大查办违纪案件的力度,对不听招呼,明知故犯,顶风违纪的乱收费案件,包括违反招生、考试工作规定的案件,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典型案件查实后将予以曝光。 *** E法网律师在线,提供数据支持 ***
|
|
|
|
|